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

蘭陽博物館海之層的詩



清代 李望洋 貨船入口

萬山屏障竹圍城,欹枕時間海浪聲;報道春帆歸石港,人人爭看弄潮旌。

 

清代 陳書 烏石港

鶯山一半帶斜陽,晚景依稀出暮涼;放棹一觀波萬頃,天開圖畫水雲鄉。

 

清代 蕭竹友 石峽觀潮

石峽朝天景秀妍,高峰玉笋插雲煙;遙看雪浪飛千尺,秋色淩空水接天。

 

清代 烏竹芳 蘇澳蜃市

澳水回旋地角東,山光日色照瞳曨;蜃樓海市何日見,遙在澹煙疎雨中。

 

清代 烏竹芳 北關海潮

蘭城鎖鑰扼山腰,雪浪飛騰響怒潮;日夕忽疑風雨至,方知萬里水來朝。

今天心血來潮將在蘭陽博物館拍攝的詩來好好玩味賞析一翻,蘇澳與北關是我曾造訪的名勝,這五首詩都在歌頌詠嘆蘭陽的海與山,它們在一起才能構圖出壯觀的畫面,讓我想起蘇東坡的念奴嬌:大江東去,浪濤盡、千古風流人物。故壘西邊,人道是、三國周郎赤壁。亂石崩雲,驚濤裂岸,捲起千堆雪...,雪浪這景像真能震憾人心與視覺感觀。蘭陽的雨也是令我印象深刻,宜蘭厝的屋頂與摩托車的擋雨板,都說明宜蘭多雨特色。在宜蘭可以看到竹子圍繞在房舍四周,具有擋風防衛功能,郁永河竹枝詞: 惡竹參差透碧霄,叢生如棘任風搖;那堪節節都生刺,把臂林間血已漂。竹子節節皆生倒刺,往往牽髮毀肌。靠近海邊的鄉村,皆用竹子來抵擋強勢的海風侵襲。最近漸漸喜歡文學,昨天在誠品看到"鐵肩擔道義"中簡媜對文學的感動與萌發,文學也可以推理與觸類旁通,只是當時的我不懂而囫圇吞棗死背,現在漸漸有"每有會意 便欣然忘食"的感觸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